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迷路的詩


Kafka and Oscar Wilde   當初的我們為何喜歡

   想不起來於是換了個髮型 然後慢慢變老然後死去


                                            --1976 
〈告別青春期〉


    看完《迷路的詩》有很深的感觸。
   
    在高二第一次看到〈氣味〉後就告訴自己一定要把這本書看過一遍。我喜歡楊照說話的口氣,那種冷靜地壓抑著情感,像剝洋蔥般輕輕地剝開一層又一層表象,最後再不經意地偷偷掉下一滴淚式的處理記憶的方式深深地吸引著我。妄想把它們學起來,去誠實地檢視自己過去不為人知而私密的幽暗角落,重新築起一座記憶的長廊。然後,用一樣的口吻說著屬於我自己的故事。

   
    然而,看到後來我卻不禁越來越覺得,那裏應該還存在著某種更根本的差異。書中的故事發生的時間點,約莫就是我現在所處的三年慘綠時光。穿著一樣的制服(雖然現在已不用帶大圓帽、穿黑皮鞋),看著一樣的景物,漫步在一樣的校園(即使當時活動中心才初動工),無論如何,理應我該感到熟悉與貼近。但事實上,這麼多的相似點帶給我的,只是一層又一層更深的悲哀罷了。


   怎麼說呢?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罷:一群很好的朋友圍在一起討論一部大家兒時回憶的卡通,你湊進去,問了一聲:「那是什麼阿?」於是,無數的白眼與「天阿,你有沒有童年?」「你的童年怎麼了?」無情地灑落在你身上。所謂我的悲哀就是,我想我不僅已經沒有童年,連僅存的青春也已然死去。

        我的高中三年:高一鬧彆扭,高二搶鋒頭,高三就……這樣噢。它們都被各式各樣莫可奈何的情緒甚至是有點功利式的追逐給塞滿、密封。到現在我才發現,自己似乎壓根兒不曾留一點時間和空間給自己。因此我無法感受到青春的酸甜苦澀:那些隱晦微妙的的心動瞬間,甚至俗氣芭樂至極的Eternal Triangle……


    雖然也曾用力地說服自己說:「嘿,那些事情又會有怎樣的結果呢?講到意義,你做得那些事倒挺有意義呢!」但說真的,在這樣的年紀,我到底需要意義去做什麼呢?說穿了,我就是過了一個理智而不瘋狂,毫不愚騃且浪漫闕如的青春歲月。甚至,連浪費和揮霍的機會都不可得……

4 則留言:

  1. 高二搶鋒頭、高二搶鋒頭





    我們班最近很流行玩神奇寶貝



    可是我連裡面的主角叫什麼名子我都不知道因為我媽小時候不讓我看那種卡通

    回覆刪除
  2. 高一鬧彆扭,高二搶鋒頭

    高三報應就來了!!

    回覆刪除
  3. 你好˙v˙

    我是小謝

    很想要認識你



    有加你的及時通

    不過都沒有機會在線上遇到

    希望有機會認識你



    我也看了《迷路的詩》

    回覆刪除
  4. 恩ˊ "奇異果頭"?!

    誰是奇異果頭?!



    還蠻喜歡的!

    讓我感覺到一個不同的高中生活

    從沒想過要把教官推進荷花池裡 XD

    回覆刪除